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我国教育阶段划分)

猴哥资讯 702 2022-07-27 04:49:29

  事物是发展的,人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因为课堂涵盖了师生大部分的教育行为活动,只有课堂先发生转变,才能辐射到课堂外的领域,改革也才能真正而有效的落实,才能顺利的完成这一特定的任务。

  教育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首先是“双基时代”,强调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围绕这个总的思路在教学上更多的突出基础性,这一总观念的确立作用在教师身上就是要抓牢学生的基础,强调学生的识记和计算,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是以老师的意志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把老师放大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个阶段,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比较简单,教育的大环境相对朴实,但学生在写和算以及基本技能上要优于现在。

  其次是“三维目标时代”,虽然我们的基础做得好,但在创新、合作上与外面的教育相差甚远,特别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原来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老师开始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开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开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课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总体的发展是向好的方向迈进的。

  但在具体实施中,也会出现两种极端:1、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转变观念的老师来说,可能在今后的教育中就会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老师的课堂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师生关系”出现“裂缝”,没有了原来的“亲其师信其道”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埋怨”。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又不听话等,而学生却说这个老师上课太无聊了,一点趣味都没有……2、对于盲目的追求“三维目标”来说,又会走入另一种误区,课堂上学生是“活”起来了,各方面能力也得到锻炼,但是对于基础的东西却没有了,字不会写、题不会算,该有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也没有了。

  所以促使教育进入第三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人的终生发展为核心。既要发展学生,也要成就老师。

  1、强化师生核心意识。教师一定要树立核心意识,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备课、上课、班级管理和促进学生成长。而对于学生更多的是需要接地气的教育。人的发展会千差万别,人的个性也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能有所成长,能发现成长的乐趣和找到成长的自信,为不可预见的将来打下基础。也许孩子看不到现在所做的这些意味着什么,但老师一定要善加引导并且持之以恒,因为在不可预见的未来,你的某项举措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2、提高师生课堂实效。课堂是师生成长的阵地,只有把每一堂课落到实处,师生才能长久而有活力地成长起来。当老师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课堂就成了成长的生命线。一堂课到底成功与否,还得看师生在这堂课中都收获了什么,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人观察到的切入点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比较好判断的,只是需要时间,因此教育应该有一定的缓冲期,应该经得起一定的等待,至于时间长短这就和师生素质有一定的联系了。

  3、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这样一句话“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现在的农村学校,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刚工作热情满满,随后逐渐冷淡,到最后泯然众人矣。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肯定多种多样,但教师感觉自我没有成长所以逐渐消极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并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下,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你让一个人得需要多大的努力坚持啊?我可以一直前行,但至少道路两旁要有风景,要有指路牌,要有同伴啊。一个人在怎么理想远大,在怎么坚定容忍,也经不起这一路茫茫。所以一定要让教师成长起来,甚至比让学生成长更加重要,教师成长了,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信,有了更多的收获,这样的老师一定会让他的学生也跟着进步,因为这是互相促成的。

  每一个当初投身教育的人,都会有一个原始的驱动力,不管是养家糊口,亦或是传道受业或者是热爱教育都值得让人尊敬。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各色各样的人。这就需要做教育的人不断学习、不断经历、不断创造、不断总结,也许当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后,蓦然回首,其实哪一季都很漂亮,不是吗?

  美与不美?全由你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品尝到教育的乐趣,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平凡的人生。

上一篇:抖音极速版金币怎么手动兑换现金
下一篇:奥黛丽赫本名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