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是什么
490
2022 / 08 / 25
前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公司是否能成功,是否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合适的赛道,还是非常关键的。选对了赛道,然后又因为时机和能力而跑到了形成最大正反馈的那个节点(即可以让螺旋转起来,可以以远低于第二名的成本来获得收益),基本上可以逐步建立很强的壁垒。
PC时代以及PC互联网时代:
○ 基础软硬件的intel,Windows;
○ 信息分发入口的Yahoo&Google Search/百度,
○ 社交的Facebook/QQ,
○ 电商的Amazon&Ebay/淘宝&京东,以及旅游,买房,买车等行业的垂直平台携程、搜房网、汽车之家等;
国内互联网也就是以BAT为代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要么繁殖了很多新的子公司孙公司,要么也在逐步老去。
A。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的迁移和拓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已有模式的移动化改造:
○ 基础软硬件的Android/IOS,高通;
○ 手机硬件也是不可缺的一块,虽然它们现在在照相机、充电、甚至手机颜色等边角的地方做微创新,走到创新的死胡同里了。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这些家
○ 信息分发入口有了更多细分,娱乐入口以小视频抖音和快手为大(腾讯视频号也不可小觑),还有短视频的哔哩哔哩,以及不那么主流的长视频的爱优腾,图文的头条百度小红书;当然,还有百度搜索。这些公司可能还是有些拥挤,可能还会进一步横向整合吧,或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比如说,逐步迪斯尼化的Netflix,也就在逐步向生产侧拓展。
○ 社交因为它的高粘性,也较为稳定:
○ Facebook/微信 还是占据主流;
○ 也有陌生人社交的陌陌/tinder,以及相应的直播类荷尔蒙类型的平台;
○ 以及垂直的职业社交LinkedIn/脉脉,婚恋社交。
○ 电商也四面开花,但从标品逐步向各种非标品拓展。先说较为标品的电商:
○ 模式的细分:集市的淘宝、大商场的京东天猫、尾货的唯品会,商超的京东超市、盒马鲜生,二手货的闲鱼,进口商品的网易考拉;下沉市场的拼多多;
○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因为疫情,也因为基本的物流等体系的完善,这可能是近一年较为风光的赛道吧。美团、滴滴、拼多多也都在加注这一赛道;叮咚等创业团队的前途还不明朗。当然,这些家的局肯定不只是局限在生鲜。就像超市一样,生鲜带来流量,赚钱还是靠百货等更多一些品类。个人感觉,他们切入超市品类后,和京东超市、盒马鲜生有得一拼。大概率可能还是这些社区团购次日达替代传统超市,盒马等半小时送达替代精品超市。
上面这些基本上涉及到对于互联网入口的抢夺。
○ 首先,社交入口已经被腾讯/Facebook抓得挺牢了;
○ 那娱乐和信息分发这个入口基本上交给小视频了(小视频目前也不老实,再想着在入口之外能够更加深入到交易中去);
○ 软硬件这些也有意当入口,但奈何它们太底层并且不太可能垄断市场,所以它们较难做成国民级别的;
○ 电商的入口淘宝、京东、拼多多 虽然是入口,但因为相对标准,它们也不安全,也有被上游小视频等信息入口截流的风险;
○ 服务入口的美团和电商类似,但因为非标准化较难,所以它们的门槛也相对高一点。但估计早晚也会被本地化短视频小视频入口截住;
○ 生鲜电商作为娱乐之外的另一个高频应用,如果做起来了,倒可能和娱乐(小视频等)分庭抗礼。这也是很多公司重金投入的一个原因。但它能从娱乐那里开出多大的口子,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把互联网已有的模式做移动化改造之后,也有更多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来互联网对于生活的改造也在逐步加深,二来也逐步从消费侧逐步拓展到生产侧。我们也重点说下这两个方向的变化吧。
B。对生活各方面改造的深化
首先是对于生活各个方面改造的深化。越是容易标准化的行业,改造越容易,也就越早被互联网公司改造;越是离钱近的行业,也更早被盯上。更多非标品的有更大的空间,但对于传统模式改造起来也会有更多成本。它们也被统称为本地生活:
○ 打车的滴滴、嘀嗒;
○ 单车出行的哈啰、美团、滴滴;
○ 外卖的美团;
○ 卖二手房的贝壳;
○ 找工作的58;
○ 酒店的携程、美团;
○ 教育: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这几家以及其他有线下优势的新东方等都还需要缠斗些时间;
○ 医疗:
○ 送货的货拉拉、投资理财的蚂蚁金服&富途、健身的Keep,租房,买保险,你的这样那样的需求,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平台型公司来想着把供应方整合到一起来供你选择。当然,其中某些行业不适合平台型企业。
上面讲到的非标品的改造,也都会逐步拓展到不同的细分行业。甚至会细到保洁、婚庆、会展等很细到行业,但这些过细的行业大概率是一些本地公司依附着美团等全能型选手了。
C。渗透到各个产业的流通环节,以及浅度涉及生产环节
再就是对于行业改造的逐步深化,这些可能不是消费者都有明显感知的。我们有些能感受到的也更多是配送的加快和便捷。
对产业链的优化是在逐步深化的,也是非常需要行业积累的。
○ 娱乐业的深化:
○ 逐步向生产侧的渗透。爱优腾芒果哔哩哔哩的自制剧;逐步迪斯尼化IP化的Netflix;视频平台向影视公司的渗透;腾讯的阅文。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娱乐内容以及娱乐IP(含明星)的打造,这一块估计能够起来挺多不大不小的公司,但BAT级别的公司还是不太可能的,现在MCN有很值钱的了(papitube这种有太强个人风格的应该做不大),但这一块一家独大是不太可能的,它们相对于电商品牌来讲,还是更需要创意的,能难有持续的输出的。
○ 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游戏产业。腾讯、网易、以及头条、哔哩哔哩肯定不肯放过这块肥肉。
○ 电商的深化:
○ 配送的四通一达;达达菜鸟;
○ 从平台到自营的小米,网易严选;
○ 互联网品牌从早期的淘品牌到现在的网红品牌,也在一代代更新,喜茶、元气森林、完美日记还有很多细分品类的麦片、雪糕,几乎每个品类都需要重新改造。
○ 服务的深化:
○ 出行:美团、T3等自己;主打高端出行的平台更是如此。
○ 单车:基本上也都是不是平台模式,而是各家自己做供应端;
○ 娱乐业+电商/服务的整合:
○ 直播电商:这也是近期较为火的。目前也主要是从小视频等引来流量,然后再通过带货变现。流量部分相对已经成熟了,但变现部分还属于早期阶段,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还有很大想象空间。比如,为什么打车平台上的司机不能自带流量?
不同行业的供应者,后面也都会从一家传统公司的员工 变成平台上的供应端,再变成平台上供应方工会的员工。
D。渗透到各个产业的生产环节
如上所说的改造都还较为局限于流通侧,对于生产侧的改造现在也风生水起,但还没有四面开花。
○ 前两年较火的AI赋能,也有一些落地了。但应该较多还是秀才造反的模式。四小龙能否抢摊上市成功,看他们的造化了;第四范式这种挂AI的羊头卖传统优化的狗肉的,也有汤喝。毕竟,大家也都是盯着企业服务这块大饼的。
○ 企业服务:其实企业服务不一定是靠AI,虽然AI的噱头十足,但落地的更多还是实实在在一些优化点。国外这块还是挺火的,SaaS,PaaS,DaaS,LaaS把人绕晕,落地的Salesforce,workday,Zoom等都是响当当的市值。国内云(阿里、腾讯、华为)、视频会议(叮叮、腾讯视频)等算是开了个好头。也有非常多盯着大客户、中客户、小客户的各种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探索。这块我做过两年的大数据赋能零售,总体来说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理解还是太浅,还是太高举高打了,不接地气。至于为什么国外这一块已经如火如荼而国内还鲜有成功者,回头再梳理吧。
○ 互联网造车:蔚来、理想、小鹏,还有Tesla。它们虚火挺旺。按说无人车才是大概念,但现在新能源车也都鸡犬升天。百度、小米也都没不甘坐冷板凳,连乐视都有借尸还魂的迹象。
E。新梦想
造车的这些家应该也在做着AIoT这样的梦。大家也都在想,5G普及了之后,AR/VR不一定靠谱,但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这样一些场景是不是有可能打开新的魔盒。
○ 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放到一起来说吧。它们在很多总结中也会被放到“其他”的范畴中。但因为感觉它们虽然还挺远,但也有爆发的潜质,所以也多说两句吧。百度小度、小米小爱、天猫精灵,也在亏本赚市场。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