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礼仪有哪几种(常见的引领手势礼仪)

猴哥资讯 1271 2022-07-11 19:44:26

  这是职场早知鸟第53篇原创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避免身体接触而又能向对方表示礼貌尊敬呢?

  有人提议:戴手套握手可以吗?

  戴手套握手确实能避免皮肤的接触,但操作起来并不便捷。首先,要确保你和对方都戴了手套才能行握手礼,如果握手的两人其中一个没戴手套,戴手套的一方会给对方留下傲慢、不够尊重对方的印象。

  其次,握手后要对手套进行杀菌,这样会造成本来就紧缺的杀菌液消耗更快。

  戴手套握手存在操作麻烦、浪费杀菌液等问题,因此不适合采用。

  不论是戴手套握手还是用握手杆握手,都不是好的替代方案,不但不会增进两人的关系,还容易给对方造成误会认为你不尊重他。

  之后这种礼仪流传到民间各地,成为世界主流的礼仪方式。在如今很多重要场合,比如商业谈判、商业合作上,握手礼成了必不可少的礼仪。

  虽然握手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但也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弊端。比如卫生问题,有洁癖的人不习惯与人握手,汗腺发达的人在握手时会把掌心的汗水传给对方。

  在这个事件中,明显是达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在现实中,很多人或由于不习惯、赶时间、没水等原因上厕所没洗手,以至于当有人想跟自己握手时,心里难免会有所顾虑:万一对方上厕所没洗手呢?

  在当前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洗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行为可以帮我们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但如果每次接触物件都要洗手,那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把手洗脱皮。因此,专家也建议大家尽量减少手部与外界的接触,这其中,拒绝握手就显得格外重要。

  握手的第二个弊端是为握手而握手的形式主义。

  握手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同性与同性之间握手并没有什么忌讳,但面对陌生的男性,女性内心通常是抗拒这种亲密的肌肤接触的,但为了所谓的礼貌,只能违心地执行这种仪式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握手礼成了为握手而握手的形式主义,大家内心都反感这种行为,但都默认这种礼仪。

  大家别忘了,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握手礼这种舶来品是在百年前才传入中国的,在此之前,我们有自己独具文化底蕴的礼仪手势——作揖。

  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握手礼取代过去的拱手礼成为主流,年轻人对祖先的礼仪知之甚少,作揖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得到应用,缺少有效的推广和传承。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普及一下传统文化。

  拱手礼

  拱手礼是揖礼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严格来说,拱手礼有两种。

  第一种:手指紧贴手掌,双手伸直,手指上半部分相叠,左手在外,右手在内,置于前胸处与肩平行。辅助动作:身体立正站直或向前微躬,头微低,眼睛注视着对方。

  第二种:两手稍弯,相叠于胸前或偏上,形成一个“拱形”,也可一只手虚握,用另一只手抱住。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注重吉凶之别,拱手礼也是一样。《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因此,左手在外表示尊敬,如遇丧事行拱手礼,则右手在外左手在内。

  此外,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不同的,只压手不抱拳,女性正常行拱手礼是右手在外左手在内,与男性相反。

  抱拳礼

  抱拳礼一般为习武之人所用的见面礼。

  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拢。右手抱拳,左手掌安贴于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肘间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

  注意事项:抱拳礼同样遵循“左为敬”原则,喜庆之事用左掌右拳,凶丧之事用右掌左拳。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得出作揖一般有三种手势,即双手相叠呈环抱状、双手相握呈拱形、左手右拳相贴。

  第一种拱手礼,即双手相叠呈环抱状是西周至三国时期的礼仪,年代久远,用法颇为讲究,现代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使用,如文艺表演、汉服节。

  抱拳礼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古代礼仪。相信大家是在武侠电影中认识到的,武术切磋用的就是抱拳礼,所以抱拳礼一般只在习武之人相互切磋,或晚辈请教前辈的时候使用。

  第二种拱手礼,即双手相握呈拱形相较于其它两种操作是最简单的,在一些长辈中也经常看到,每次行礼时,都能感受到浓烈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华夏文化的体现。

  当下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握手礼因不够卫生被弃置,作为华夏子弟,我们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将老祖宗的礼仪发扬光大。

  拱手礼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几乎所有的握手礼都可以替换成拱手礼,并且,拱手礼带来的好处比握手礼更多,更能促进对方产生良好印象。

  疫情期间,韩国议员用“比心”代替握手向民众传递温暖。韩国议员的手势对年轻人,特别是95后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这是很多韩剧男女主角常用的手势,用以表示温馨、传播爱心、示好的招式。

  很多年轻人都会自发性地摆拍比心手势,相较于握手、拱手礼而言,比心礼更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两手合起来就是一个“爱心”的形状,直接给对方传递了鼓励、友爱、加油、支持的讯号。

  对于一些年轻的创业型公司,基本上员工都是95后,既然不能握手,那么可以用比心的手势代替,这样一方面杜绝了身体接触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公司的活泼朝气,加深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

  疫情之下,专家倡导大家少交流、少接触,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影响到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其实不然。

  因此,我们要多多利用一下4种辅助肢体语言,它能提高你在职场中的影响力。

  1.温暖的目光

  眼睛是没有声音的,但却是最有表演力的器官,眼珠的转动,一眯一张间便能传递各种信息。其中柔和又温暖的目光最能给人带来力量。

  当我们戴着口罩时,虽然脸部被遮去了三分之二,但却可以通过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发射出温暖的目光,效果比握手更有亲和力。

  2.温馨的微笑

  疫情之后,远程办公、线上云交流会成为日常的沟通方式,比如大家使用视频会议软件的频率会增多,在无法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微表情就能发挥它强大的作用。其中最有效用的表情就是温馨的微笑。

  当我们在和别人视频交流工作时,往往因为缺乏交流被打上被动的标签,那么此时不妨多用温馨的微笑给予对方回馈,这样别人会因你的微笑而备受鼓舞,更好地发挥工作能力。

  3.亲和的点头

  点头是最简单的微表情,一个简单的点头就能给予对方支持、鼓励、肯定的正向反馈。

  复工后,由于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心交流,那么我们可以多使用点头的微表情来增强与他人的连接。对于经理、领导来说,多使用点头礼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员工接收到肯定的信号,对执行工作会更有动力。

  4.有力的挥手

  上下班期间,为了减少说话大家都开启了静音模式,“早上好”、“再见”等招呼用语也不说了,这样会弱化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力的挥手来代替,上班遇到同事挥挥手,大家都能心领神会予以同样的回应;下班和同事告别挥挥手,即使不说话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除了握手礼之外,原来还有这么多可以用的礼仪手势和微表情,其实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手势和微表情灵活组合在一起,这样会让你的礼貌加倍,扩大自己在职场中的人脉圈。

  比如正常情况下,目光、微笑、点头这三个微表情所调动了神经和体能是最小的,所以这三个微表情可以组合在一起增加使用的频率。

  如果是初次会面、上下班期间、开会前的仪式、各部门之间的项目合作这种稍正式的场合,就可以使用“混合模式”,如拱手礼+目光+微笑+点头、比心+目光+微笑+点头、挥手+目光+微笑+点头。

  握手礼是一种流行已久的礼仪手势,但随着疫情出现握手的卫生问题也暴露出来,那么有哪些手势可以代替握手礼呢?答案就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作揖。

  作揖可分为拱手礼和抱拳礼。

  目前比较流行的拱手礼是双手相握呈拱形,男左上,女右上,遇凶丧之事反之;抱拳礼一般为习武之人专用。

  老祖宗发明的拱手礼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菌传播,还能体现出行礼者较高的文化素养。

  其次年轻人可以使用“比心礼”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疫情之后的复工,同事之间可以多使用微表情来增加连接,这里给大家介绍了4种辅助的肢体语言:温暖的目光、温馨的微笑、亲和的点头、有力的挥手。

  手势与微表情可灵活组合,这样会让你的礼貌加倍。

  平时我们在工作中习惯于开口交流,往往忽略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在当下的特殊时期,多使用微表情、肢体语言可以补充少说话造成的关系弱化,更有利于提升同事关系及工作的合作执行。

上一篇:2022年5月安门黄道吉日一览表来了
下一篇:开罗回国机票 开罗回国航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