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勒小鸡啄米实验是什么理论

猴哥资讯 1179 2022-08-02 06:58:41

  苛勒(1887——1967)Khler,Wolfgang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他和K.科夫卡一起参加M.韦特海默的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共同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在1917年出版的《人猿的智慧》一书中,他描述了关于动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顿悟的学习理论。在知觉方面,他提出图形知觉的规律,有力地支持了格式塔的知觉理论。著作还有《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心理学的动力学》、《格式塔心理学》等。

  (一)完型——顿悟说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经典实验(黑猩猩摘香蕉):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箱子)“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看出两个箱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旦,一旦发现了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一“悟”了的经验。

  (二)关系转化迁移理论

  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小鸡啄米):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用小鸡、黑猩猩和一个3岁女孩做实验,实验任务是在两张纸中的一张上找到食物,这两张纸一张是深灰,一张是浅灰,食物总放在颜色较深的一张上。在第一次实验任务中出示浅灰(A)和深灰(B)两张图片,食物总在深灰色的一张纸上,当被试学会了这一任务后(小鸡需要400——600次,儿童需要45次),用比原来两张纸颜色都要深的图片(C)来代替浅灰色的图片(A),即原来颜色较深的图片(A)现在是颜色较浅的图片。结果对小鸡的实验表明,它对图片(C)的反应为70%,而对原来有食物的图片(B)的反应仅为30%,而且,儿童始终是对颜色较深的图片即图片(C)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图片(B)(这是两个情景中的共同要索)做出反应。

  他认为这结果证明是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被试选择的不是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比较其相对关系。苛勒认为对关系的顿悟是获得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因此,苛勒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系理论。

  以上就是“苛勒考点探秘”的讲解,希望对大家备考教师招聘考试有所帮助。

  苛勒考点探秘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提供,仅用于学习和研究,若用于违法,与本站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淘宝账号名怎么改2022
下一篇:黑芝麻含钙量比牛奶高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