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销售的简历模板
778
2022 / 08 / 2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求职不断升温,传统制造业持续低迷,产品经理因为对专业的限制比较小,受到越来越多同学和社招跨行求职的青睐,所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先说一个很老的笑话,某非计算机专业同学求职互联网企业。
面试官问他:你懂互联网行业吗?
他说:不懂;
面试官:那你懂计算机吗?;
他说:不懂。
面试官:那你想来应聘什么?
他说:有没有什么都不懂也可以应聘的?
面试官:没有。
他说:没有你还让我来面试,不是浪费时间吗?我TM@#%$$%$%$^%…..
面试官:平时生活中也很喜欢跟人撕bi吗?
他说:是的,而且天生嗓门大。
面试官:我们有个产品经理岗位,你可以考虑一下,明天就可以入职…..
当然,上面是玩笑话,大家也要注意到,产品经理虽然是一个在招聘时对专业背景的限制不那么严格的岗位,但并不是说产品经理本身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你的求职,还是后期的岗位发展都是有非常大影响的。
首先,什么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主要是什么?产品经理有哪些优缺点,适合哪些同学?产品经理的未来发展路径有哪些?产品经理和其他岗位的选择?是求职前都要思考过的提问。
产品经理在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产品企划、产品研发经理、业务架构师等等,而且在负责的职能和范围上也有一些区别,但是总体上,我们可以从产品经理的名称展开理解,“产品”指的就是负责某一款产品或者某一系列产品或某产品矩阵,随着职位的提高,负责的产品和工作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会更加深入的理解产品体系和产品战略;
而“经理”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协调、统筹、配置其他部门或者岗位序列来共同完成产品。那么简单说就是你要挖掘、分析市场的痛点和需求,对接研发、供应链把产品开发出来,又要对接运维、销售、客户把产品妥善交付,并接收市场和客户反馈,进行产品迭代等等,不同公司可能对负责的范围有一定区别。
但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能够把这个岗位的事情做到极致,那就不就是老板了嘛。其实很多公司的产品型老板或者执行总裁做的就是这个事情,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乔布斯、张小龙、周鸿祎等等。
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其实最怕的就是这种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工作,毕竟刚毕业也不可能把很核心的产品交给你,也不可能真正管理一个产品线,而且初期做的很多助理性工作看起来就是打杂,打杂的事情肯定要做好,但是你也要及时跳出这种单纯打杂的状态,最简单的办法就你去看看给你安排工作的那个人,他主要做哪些工作,你负责的这些工作跟他负责的工作内容有什么联系,他面对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问题,是如何拆解、次第解决的?等等。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应届生会面对的问题,对于工作三年以下的产品经理,真正能够根据自己对于需求分析、市场判断来完全决定一个新产品吗?
很多也是大领导把产品基调定下来了,你跟进的更多的是一些执行工作,那就要学会去思考,大领导对于产品的理解和预测是基于哪些信息和逻辑,他是如何平衡公司战略、产品基因、公司资源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真正决定你未来发展上限的。
优点:
1、产品经理的优点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招聘门槛相对于核心研发序列较低,对专业背景限制较小,在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情况下,有利于作为一个切入点进入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比如云、AI、、大数据、IOT等等。
这个对于校招生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对于社招的朋友来说,如果你之前是研发岗,希望转到产品经理岗。我们一般不建议你直接跳槽到新公司的产品经理岗。因为产品经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其实对接、沟通、协调的部分比较多,你作为一个公司新人,其实会比较难充分调动公司资源。所以如果能先跳到对应公司的研发岗再考虑转岗,或者先在本公司转岗到产品经理岗位再跳,相对来说会更稳妥一些,而且薪资也比较好谈。
2、有较好的岗位视野,能够快速熟悉公司内部情况,和外部市场情况,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比较综合,既有比较宏观的整体视野,也有较强的微观突发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市场嗅觉与产品打造能力,其实哪怕你以后创业,也是帮助很大的。
3、能力通用性较好,沟通协调、需求分析、项目思维、行业资源等等,跳槽求职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缺点:
1、 入门容易但是提升路径不明确。
看起来工作好像也不难,就是分分工,反正具体的事情有大家做,但是研发、销售、客户哪一方不是爸爸,又不是你的专属资源,会什么要按照你的排期来?
而且如果是负责比较具体的工作,那么前期学的东西会很聚焦,能力提升的路径也很清晰。但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确实管理、协调、运维的成分就是要比技术更重一些,你如何在这种工作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如果你的工作成绩都是来自于公司平台、品牌、开发能力的话,那么你的价值如何体现出来?
2、 岗位配比偏少,所以优质公司的产品经历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是对接一些边缘的产品线,被优化的压力也很大。
3、 岗位的核心技术壁垒是比较缺乏的,哪怕是很多大厂的产品经理,开发产品也是借鉴、模仿为主,有的是依托供应商提供打包解决方案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研发转岗产品经理的难度其实是比较低的。
所以还是要有危机意识,懂得依托产品,挖掘出自己的业务壁垒。有的人是依托业务内容专攻某一个方向,比如社交、电商、游戏、金融、自媒体等等;有的人是依托供应链资源,有的人是依托出众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以及对体系的建设和优化能力。
其实面试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求职者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工作中什么事情没做好,你知道说“我以为…”很容易被领导怼,“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其实求职也是一样的。
误区1:不清楚岗位能力需求?
你只有清楚面试岗对于岗位的需求是什么,你才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体现、项目体现、资源体现来获得更高的岗位匹配度。所以第一步肯定是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然后不同公司也会有一定区别:
比如如果是小公司,可能对于你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大公司求职,可能岗位内容会比较细分,你需要有一定未来岗位内容代入的去突出你聚焦的部分,而且最好有一定的行业深度思考,如果更高并发或者规模量级的项目经验肯定也会更好一些,包括对于公司文化、价值观、产品体系契合度等等都会综合考察面试者。
比如互联网和互联网硬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也有一定区别,毕竟供应链组成也不一样,to B和to c的产品经理工作的侧重点方面也有一定区别,to B产品经理对于相关技术、交付、客户沟通等方面的问题会关注更多一些;to c产品经理,对于运营、社群维护、市场推广等问题会关注多一些等等
所以你在平时的工作中,就不能太佛系,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然后多去争取一些跟未来求职企业更契合的项目来做,而且很有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这种人脉的拓展对于你的求职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人能宏道,非道弘人”,比如20年前入局互联网,10年前入局云计算或者人工智能,坚持下来都是很幸福的事情,中国人太聪明了,所以好的赛道内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你不能每次都依赖命运的青睐,而且运气这种东西,你也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比如1、需求挖掘、分析和共情能力;
2、规划和设计能力;
3、沟通和协调能力;
4、团队管理和价值感召能力;
5、项目体系建设和优化能力等等
其实我们面试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根据这些能力去回顾我们的工作、项目经历,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都不到,你只要凸显这些相关的潜质和能力,你才能把你的优势和资源集中一个方面突破。
也有的同学抱怨,我之前没有互联网的产品岗位实习经历,好像找不到什么相关的能力体现。也有的社招朋友抱怨,之前做的是传统行业,或者是非产品、项目岗位,岗位匹配度很低。
当然我们肯定建议求职规划至少提前一两年开始会比较好,这样你可以在实习或者工作中有所侧重的去提前做积累,当然如果真的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也要开始去做一些项目转化,也就是我说到的误区2。
误区2:不懂得灵活运用自己的现有资源和经历
比如你真的没有做过需求分析吗?
哪怕你是做学校的科研项目,老师的课题设立也是有他的意义,写背景调研、文献综合、研究进展、项目意义的过程其实也是需求挖掘、分析的过程,这些内容是你老师或者写本子的师兄肯定很熟悉了,那么这部分过程其实你也可以嫁接到你自己的项目中体现出来。 你在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不需要协调实验资源?外协加工资源?测试资源?等等,其实这些过程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而且你写毕业论文就知道,也是有时间节点的,什么时间段要阅读文献,什么时间段要开题,什么时间段要完成初稿,什么时间要完成终稿等等,所以你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也是需要时间节点意识和项目进度把控的。
更不要说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你实习的不是产品经理岗位,但是很多能力基本面的要求是相同的;实习过程中,你也可以跟产品岗有对接,那么说不定还可以知道交叉的工作内容等等。
而且有相关内容也可以体现你求职产品经理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决定,你清楚产品经理的优缺点,实际工作场景。其实产品经理的面试官就比较担心很多同学没有想清楚,后面入职之后又很快离开。
误区3:表达话术,不够职场
比如在简历或者面试项目表达的过程,工作经历或者项目经历其实是很重要的一栏,但是只有项目内容,做了一个什么东西。
但是不能体现你的团队角色,不能体现你的工作内容,除非你这个项目真的非常牛,不然对于你面试支撑是比较弱的。;
然后有的就补充了项目过程,自己做了哪些工作,但是又没有结果呈现,所以你对于团队和公司的贡献又看不到;
有了结果呈现,但表述又是一些很宽泛的描述性语言,不能用数字和增长率做一个量化支撑,其这些也是不利于面试官看到你的实际价值的。
有的这些都有了,但是却没有跟项目立项初衷的关联,好像你只是做了一个执行别人的决定,这种对于你的团队重要性肯定是一种伤害,如果这个项目是你立项的,你要说清楚你立项的背景和逻辑是什么,最后是否是符合你的预期,对于你下一步项目会有一些正向帮助(体现你有对未来的思考)。如果这个项目确实不是你立项的,你也要通过你的一些工作,比如前期的需求分析、痛点挖掘、市场情报收集等等,来体现出你对于立项的决策有一定影响力。对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掌控的越多,对于项目结果的影响越大,其实越能够体现你的岗位价值,也有利于你在求职的过程中争取到更好的岗位和薪资。
误区4:没有提前梳理好自己的求职面试逻辑:
虽然我们承认有的面试官队伍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是大部分的面试官还是很专业的。
在进入求职的第一天,其实校招生就要学会褪去自己的学生身份,职场不会再像老师那么包容你,60分就算及格。企业里面只有行与不行,所以你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你要以一个面试官的思维来考虑,为什么会要你?
比如你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的,求职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时候,那么肯定要把你的技术优势体现出来,虽然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并不一定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但是熟悉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技术和流程,肯定对于你后期的工作是有好处的。
其次,你也要体现你放弃开发岗位是自己想清楚的选择,面试官也很怕你来了之后觉得还是开发适合自己。所以你要能够让他感觉到你对于产品经理岗位是比较熟悉的,不是一个很草率的决定。
误区5:觉得前期工作或者项目积累不重要
比如对于校招生而言,长期实习和短期实习有区别,但是有实习跟没有实习就完全是两回事。带着你过往的项目报告和产品、案例求职,会更容易让面试官记住你的闪光点。
而且也有同学的临近毕业,找工作来不及了,说确实没有实习经历,但是产品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你组织一个社团或者一个大型比赛经历其实也可以转化成一次实习,反正能体现你的组织、沟通、协调、项目思维就可以的。包括很多微创业或者行业相关的比赛,都可以整理成你的产品经理案例,因为商业逻辑和能力呈现是一样的,之前就有同学为了求职腾讯专门花一个月时间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自媒体账号等等,而且并不一定真的要有多少粉丝和影响力提升,只要你涨粉的思路是正确的,这样一个项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能够帮你体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你希望面试官能看到的。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一些项目,你也要做好资料收集,包括了解上下游的工作,而且不是仅仅打杂,那种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压制。
误区5:社招觉得带团队经验不重要
虽然你入职以后的工作也可能就是孤军奋战,阿里P7很多现在也都是光杆司令,正常的,但是有没有团队经验其实对于求职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平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去争取,不要怕吃亏,哪怕是带一些应届生、实习生或者是附属团队的管理,职场哪有真正吃亏的事情。
误区6:清晰且与公司发展契合的职业规划更有助于体现你优秀的惯性
误区7:对提问的机会,没有充分把握,其实这个是体现你求职意向和了解公司一个很重要的机会。面试的过程中,公司在面你,你其实也是在面公司,公司文化、团队氛围、团队下一步发展战略等等,这些多了解一些,也可以避免最后再纠结要不要接offer。
入职篇:
1、入职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给你的帮带资源。但是也不要什么基础的问题也都去问,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而且也不一定就局限在企业导师一个人,其实其他人也可以多交流。“谢谢”两个字是廉价的,说心里话,大家工作都忙,真正能愿意去吃你饭的前辈已经算帮你了,毕竟你刚来对行情、公司、同事也都不了解, 就吃吃烧烤喝喝啤酒之类的,或者当地特色菜什么的就差不多了。
2、 快速熟悉领导风格。
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有的领导是喜欢是事情都给你说的很详细,但是一般这种领导对过程的要求也比较高,你要阶段性的给他反馈,不能每次都托到他来问你,这种领导也有好处,愿意给你表达的很明确的,其实很多时候也是跟你一起在承担责任,毕竟最后结果不好,你是按照他说的做的,其实他也会比较没有面子;
还有一类领导,是很含蓄的表达,说话模棱两可。这种领导往好了说,是希望启发你主动思考、主动承担,往差了说就是只要结果,过程应该你自己搞定。这时候,其实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听音,也就是他说话背后的意思,其实相处久了你就知道,其实他说话的导向性也是很明确的,只是他说得含蓄罢了(而且有时候领导什么都不说,本身就是一种导向性),所以这时候你要么花掉比较长的时间或者试错成本,要么就多跟职场老人或者前辈交流下,也能够慢慢听懂。而且这种领导一般会比较注重等级和体系,所以你也最好不要什么事情都去问他,其实你往往也获得不了答案,最好在你和他之间,找到一个过渡的中间人帮你翻译一下。
而且站队是一门技术活,刚好的时候不要急,也不要用力过猛,多听、多模仿、多思考。
3、 虽然有的产品组就一个人,但是你也可以多跟其他组的产品经理多交流,很多时候你觉得焦头烂额的事情,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就是一句话或者点拨一下的事情。当然,如果确实彼此存在竞争关系的,在沟通的时候,也要相互留一个心眼。
而且对于你觉得老板错误的观点,不要急于反对,你刚到公司,可能站的位置和层次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是你又要去兜底,毕竟如果资源都不在你这里,项目砸了,也不会有人替你背锅的。
4、 很多产品经理,特别是老一辈的产品,可能很多都是野路子出来的。特别重视资源和人情,而且公司里的人也都打点的很好,这个也是一种思路,但是你新来一家公司,肯定到不了他那个程度。而且时代也不同了,所以你还是多学习一些信息化、数据化、流程化的体系和工具,理论学习可能短期内对你的帮助很有限,但是长期对于你的提升天花板是很有帮助的。毕竟资源这种东西,可能跳槽之后,供应商、产品力、品牌力变了之后,真正通用性更强的还是体系和流程的建设和优化能力。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