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359
2022 / 09 / 08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富贵角与福建省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连线。海峡大部水深小于80米,平均水深约60米。西北部较平坦,东南部坡度较大,中间有岛屿和浅滩构成弧形降起带。东西两侧各有20米和50米水深的两级阶地。
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平均水深约60米,最深处水深为88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福建平谭岛与台湾新竹市相距130公里,南北长约330公里,东西宽约230公里,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
台湾海峡是连接台湾省以及福建省的重要海峡,是中国有名的海上走廊,台湾海峡也是有着随着地域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并且台湾海峡也是文化的传播和发祥地,在这里也经过了很多的文化变迁,同时也加强了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是重要的两岸分水岭。
台湾海峡形成的原因
台湾自古与祖国大陆连成一片,目前分隔着大陆与台湾的台湾海峡的形成,经过了无数次的海陆变迁。
早在远古时代,即古生代和中生代,台湾海峡曾经是大陆东缘的一条海槽。大约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开始了一次新的大规模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受这次造山运动影响,台湾海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处在一极不稳定的阶段,与大陆相隔的海槽时有时无,台湾岛与大陆时断时连。
距今15000年前,由于大理冰期的影响,海面下降,海峡又一次变成陆地,并持续了近5000年。5000年前,这里的山巅沟壑间森林密布、荒草丛生,许多原本生活于大陆的普通象、剑齿象、犀牛、野牛、大角鹿及中国特产四不像等大型哺乳类动物纷纷来此“谋生”,进而又迁移到台湾。
距今10000年前,世界气候再次变暖,海洋水面因冰川消融上升了100多米,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陆地再次被海水吞没,昔日的沟壑平原变成了鱼游虾息的大海,而往日的山峰则化作点缀于海峡间的几多岛屿。
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早在6亿年以前古生代晚期造山运动开始时,在台湾海峡地区出现“台湾滩”,这是海峡中的最高处,深度仅20公尺,但两岸间许多地区依然连为一体。
本世纪70年代,在台湾北港地区的石油勘探中,发现菊花化石,这是中生代的标准化石,由此证明,在中生代(约2。2亿年以前)三叠纪和侏罗纪期间,两岸间虽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海水,但主要还是陆地。台湾海峡位置上的地壳运动没有停止。到1.92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两岸间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此时台湾开始成为陆地,地质史上台湾称之为“南澳运动”(即由大南澳片岩演变为大理石),大陆称之为“燕山运动”。
此时,在两岸间分别出现喜马拉雅山脉和中央山脉。但是两岸间还是相连的。
海峡最初的形成。两岸分离开始于白垩纪和古新世时期,也就是在约5400万年以前,台湾中部地区开始被水淹,中间成为浅海,开始成为海峡。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壳运动中,台湾开始“太平运动”,大陆开始“茅山运动”,两岸陆地连成一片。
直到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华南地区的花岗岩被沙化,岩石中的石英和云母被冲积到台湾海峡中的低部地区,今天台湾北部和中部地区大量开采,成为新竹玻璃工业的重要原料。因为两地相连,史前动物来往两岸,在台中大坑发现了剑齿象化石,在桃园发现了古犀牛化石,这些生活在大陆的史前动物在台湾留下来,是两岸连在一起的地质证明。
海进海退期的出现。自第四纪冰河期(1800万年至6000年之间)以来,大海进入海进期,海水面上升约有100至130公尺,形成了今天的海平面,台湾海峡开始形成。自此开始,两岸间的来往由陆地转为海上。但在4500至2000年以前,因出现海退,台湾海峡变浅易于渡海,也为在航海不发达的两岸居民来往提供了方便。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