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的特征有哪些

猴哥资讯 345 2022-08-10 01:51:35

  所谓群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人群集合体。具体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集合体。可见,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几个人乘坐一辆车或几十个人围观某一事件都不称其为群体,群体应该是一个整体。

  群体的构成有以下几个条件:群体的各个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群体成员之间要有工作、信息、思想及感情上的交流。

  管理:群体与群体的特征

  一、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

  群体对其成员的作用,在于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维持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转。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些需要可以通过工作而得到满足,有些则是通过群体内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交流而得到满足。正是这些,才使群体得以存在和正常运转。归纳起来,群体对其成员的心理效应如下:

  (1)满足归属感:人们总希望有些知心朋友、有个满意的工作单位、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望能够得到支持和友爱、并有所归属、得到承认;同时,又给予别人以友爱。因此,工作单位和地点就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而且也为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建立友谊和归属提供了机会。

  (2)获得认同感:群体内各个成员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往往都保持着共同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是群体的认同感。群体的认同感往往会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当个人碰到障碍、遇到不顺时,群体其他成员对其影响更大。

  (3)形成角色感:一个人在群体内长期所处的角色,会使其形成一种特有的习惯心理,使其言谈、举止和思想方法等都打上“角色”的烙印。

  (4)增加力量感:当一个人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群体就会给予他赞许和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使其产生力量感。

  管理:群体与群体的特征

  二、群体的行为特征

  个体在群体中,由于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法与个体在单独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个体为适应群体与群体环境所造成的。群体成员的这种共同的行为趋向构成了群体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

  (1)助长倾向。助长倾向也可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即指个体在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活动时,有助于消除单调、沉闷的心理状态,因而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顾虑倾向。也可成为社会至弱作用,就是指个体在大众面前感到不自在、拘谨,从而影响行为效果。个体行为不仅会受群体成员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群体外各种各样,甚至看不见的大众影响。当然,顾虑倾向会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性格内向的人,顾虑倾向明显;性格外向的人,则顾虑倾向不明显。

  (3)标准倾向。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以及工作的速度、质量。在单独情况下,个体差异往往很大,但是个体在群体中,其个性差异明显变小,且会逐渐趋向于同一标准。

  (4)从众倾向。个体在群体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表现出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例如,当周围的人都穿统一的制服时,一个人即使喜欢穿休闲衣服,也不敢穿,以免让人说长道短,另眼看待。当某人的观点被群体中所有的人反对时,他虽有充分的论据证明其正确,也往往会保留意见暂时沉默,甚至失去信息,放弃自己的看法。

  管理:群体与群体的特征

  从众倾向有其心理基础和环境因素。即一个人的安全、交往、友情和归属等心理上的需要,只有加入群体,并且在认识和行为与群体相一致,与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时,才能得到满足。人们只有隶属于一个群体时,才会有归属上的安全感,如果失去了这种安全感,就是有金钱收入和工作保障,也是难以补偿的。当然,从众不是绝对的,即使表面从众,内心反应也各不相同。

  表里一致的从众,认为群体的意见或行为完全正确,口服心服地和群众保持一致。表面从众,内心反对。即表里不一,口服心不服,是一种假从众。其原因在于:一是出于个人利益不敢公开反对;二是为了维护群体的统一而违心从众。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个体内心的不协调。表面不从众,内心赞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个体由于地位和身份的原因,不便表现出内心的反应。表面不从众,内心也反对。坚信自己正确而群体是错误的,并且认为必须、而且可能纠正群体的错误,使大家同意自己的意见。

  以上说明,在群体的压力之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心理现象、使自己能在部署的从众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方能避免隐患、驾驭全局。

上一篇:抖音粉丝团1级升到15级需要多少钱
下一篇:安益增31天只可以买一次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