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是什么单位
1343
2022 / 09 / 12
提到自然主义教育,就会涉及自然、自然主义的概念。自然一词在古希腊有两种含义:一是“本原”(source),即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本原;二是“集合”(collection),即自然界中自然物及其秩序。英国教育史学者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在《教育理论的进化》中认为“自然”有三种含义,即个别的天性、与“艺术”和“人为”对立的自然、自然界。关于自然主义,有学者认为,它主要指西方近代的一种思潮,即用自然原因和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想,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只是其中一种形式。也有学者把教育上的自然主义分为两类:客观的自然主义和主观的自然主义。
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西方历史上首次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他认为,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首次提出“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的三种灵魂说(植物性、动物性和理性)是其主张按儿童年龄进行分段教育的理论基础。
但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理论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开创者。这主要体现为他用“自然”定义教育理论,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他认为“自然”有两层含义。第一,自然界存在的普遍顺序。教育的法则和秩序应以自然为鉴。第二,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和年龄,使人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人”在夸美纽斯这里是自然力量的产物,并不具有主动性。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在现实社会中内心抱有美好生活信念的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发展)、人(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和事物(从周围事物和经验中所获得)。在儿童教育中,应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人和事物的教育处于服从地位。在这里体现的是对人性、人本的尊重。
受卢梭思想影响,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教育思想。他提出“天性的自我发展”的观点,即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儿童内部自然力的发展。他还提出“教育心理化”这一实现路径。“教育心理化”有两层含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教育教学过程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儿童具有处于主动地位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哲学家和现代教育学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推向了实用化。他认为教育有三个中心:儿童、经验和活动。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经验是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结果之间连续不断的融合。儿童中心即儿童是教学中心,强调儿童的本性、兴趣和习惯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儿童内在能力的发展和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萌芽时期(古希腊)、客观化阶段(夸美纽斯)、主观化阶段(卢梭)、心理化阶段(裴斯泰洛齐)和实用化阶段(杜威)。
具有自然、平等、自主等特点
湖南师范大学刘黎明在《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探析》一文中,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归为批判性、创新性、自然适应性、自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批判性指对压抑性教育观念的反思和实践中的自我批判;创新性主要指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自然适应性指与儿童的自然本性相适应;自由性是自然主义思想的内在蕴涵,也是其开展的前提和条件;主体性指提升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践性主要体现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外,也有国内学者认为,自然主义的特点是:以自然为中心、反对超自然的存在、坚持经验论的方法和实证主义的科学信念。
笔者认为,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内涵与特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自然。自然在这里有三层含义,即大自然、社会和人内在的自然状态。三者之间是彼此独立又相依的关系。大自然中的万物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人也不例外。教育过程中要在尊重人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社会作为自然运作的子系统,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在尊重社会自身运转规律的前提下对教育活动进行干预。人内在的自然受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内部自然的和谐发展不容忽视。第二,平等。平等在自然主义教育观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人有发挥自身能力的本性需求,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自然也不可为人类毫无节制地使用,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二是学生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其与学生是合作关系。第三,自主性。这里的自主性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主性,是内在的一致与和谐统一。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第四,自由。更加强调积极的自由,在教育中人是主体不是客体,是活动的发出者不是外力的被迫者,是有意识有理性的自我主导者。第五,规范性与理性。教育教学需要根据主体(学生自身、教育自身、社会自身)的特性为教育活动订立规范,并依据规范行动,而规范的建立正是在运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当今教育发展带来启示
自然主义教育观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很多自然主义教育家围绕儿童中心论、自主性、自然、自由等话题做过深入研究,为教育的改造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引导人对意义的追寻。这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所在。对意义的问询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对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审视,是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符合逻辑的追问,也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内在发展的本质需要。这里的意义是对生命存在的思索,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照顾。
培养人的理性。教育需要在对话、交流和批判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真理,而无限的交流发生在理性的王国之中,此时的对话与交流不是说服的过程,而是在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氛围中进行的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此刻的批判也不是批评的意思,而是对不同观点的理性的接收,是在不断质疑和批判中寻求真理的过程。
培养一种对自然(指大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爱”的能力。这里的“爱”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是对多元化的包容。正如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在《沉思录》中所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这份“爱”是对教育本身的尊重,让我们回归到教育自身中来进行一场完整性的思索。这份“爱”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理解和观照,在这份观照中让自我不断完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提供,仅用于学习和研究,若用于违法,与本站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