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软软苏妙小说叫什么名字
544
2022 / 09 / 14
前言: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新媒体环境是多元的,个体的视角是局限的,作为辅导员常期深耕于微信公众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前几天和一位老师聊天,他问我,做了这么多年,感觉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到底有没有影响,有没有必要,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以上三个问题给我带来了思考,在2020年的最后,我想以这一篇总结,作为我的回答,此篇仅分享我的个人感悟,供参考,欢迎评论,交流,探讨。
网络的时间叙事。
1946年2月,全世界第一台电脑诞生。1958年8月,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
1999年,还在上小学的我,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踩着我妈按学校要求自制的鞋套小心翼翼的进入学校的机房,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会了如何开机和关机。
那个时候我妈的单位里招了一个大学生专门负责用电脑打字。整栋楼里,只有这个大学生拥有和领导一样独立的办公室的同时还拥有三样电器:电脑、打印机,以及配套降温的空调。那间办公室,我们小孩子不可以进去,是禁区。那个时候,没人会想到人手一台电脑办公是什么模样。
我第二次操作电脑,已经是高中时,计算机课上,我和班上的很多同学还是不清楚网络如何使用。在课堂上老师教会我们如何注册QQ号,那是我在网络上拥有的第一个虚拟身份符号。那一刻开始,我们已经参与了“网络社会”的建构而不自知。那个时候,大众对于网络的认知,是陌生且遥远的。
2003年,非典,这一外在因素加速了网络的普及,许多学校不得不尝试使用网络远程教育。就像今年的疫情一样,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并不如人愿,无论我们有没有准备好,我们必须要学会接受。
“互联网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这是2008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里的一篇文章《用网络的力量推动中国》里的一段话,文章同时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到2008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数已增长到2.53亿,“网民人数世界第一”。
思政教育的平台发展——多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
很多数据都指向描述这样一件事: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网民群体,也是最活跃的网络人群。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大学生,有思想有好奇有表达欲望,而且有时间。这样的事实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也确实一直在改进变化发展。
多媒体时代。
我认为也可以说是PPT时代,我上高中时,课堂上最先进的教辅工具就是用镜纸成像的投影幻灯片,而等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看到所有教室里都有电脑,都有投影仪,老师们只要用U盘往电脑上一插,全部的课堂内容就会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当然,那个时候的教育还会借助电视、收音机,包括纸媒,创新教育的展现形式。当然,课堂上,主流还是PPT。
表面上看,不过是一种形式的变化,把书本的内容换形式展现,把原来的板书换成了word文档。但形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空间与时间的延伸,教学空间以更生动的图片、影视资料,填补了教材课本的单一图文。而缩短了师生板书与笔记的时间,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交流时间上的延展。
其他的课程可以赶进度,可以用实际的内容去填补。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可以。不是因为我现在做了辅导员,我才硬要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内容所决定的。我学解剖学的时候,解剖学老师,一名老教授,就感慨过,说现在有了PPT,他就可以加快进度教学,然后反复帮助我们记忆,这个骨骼部分学完了,老师会带我们学下一个骨骼,然后整个人体骨骼都学完了我们可以分析动作,这些,是老师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姿态来向学生传输知识,是可以不断增添已确定的理论知识,并且,教学目的是记忆。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意识的引导,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教学目的是接受。
老师的教学仅仅只是重复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当学生不需要再埋头抄笔记,他们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有大段的思考时间,产生问题和看法,这就需要老师敢于回应也敢于被质疑,而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即时反馈,就没有办法维系学生的课堂热情,以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甚至连课堂秩序都没有办法维系。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思政教育开始改变,在逐渐转向对话模式。
新媒体时代。
说来说去,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搜狗百科”
在我看来,新媒体其实和多媒体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体现在呈现价值。
譬如,一道有关于一个游泳池一边接水一边放水的数学题,我们把这道题原文搬运到PPT上,或者发在我现在写的公众号上,那么这个时候,媒体只是工具,它是可替代的,只有展示价值。
但是新媒体是什么呢?是我把这道题里的游泳池拍出来,拍成一个视频,一边有人放水,一边有人灌水,然后这个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我提出问题。我不仅可以提问数学知识,我还可以延伸化学知识,甚至讨论资源节能的话题,新媒体以更加具体多维的形象展现,将多种信息融合以媒体形式进行展现。新媒体就是思维价值。
那么,如何评价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两者间的关系呢?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还是停留在多媒体时代。发新闻稿,转发通知,点到签名,这些都是将传统工具转移到网络上继续体现其工具价值,是可取代的,即使没有电脑网络,也可以照常进行。
自媒体时代。
无论是多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我看来,还是远不如自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力大。
打破了所有的传统对话模式,自媒体时代开启了话语权的平权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上网不再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或经济来换取。每个人都享有传播观点表达态度分享看法的话语自由。
如果没有自媒体,以我的文字功底和学术水平,我很难以一篇成熟的论文并获得杂志认可然后展示观点,也就更加谈不上分享。而现在,我可以在这里不加修改的立刻传输表达,文字逻辑不成熟甚至会有错别字,但是没关系,我可以快速传播,也可以同样能吸引到读者,认同者。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特色,即时,无序,低门槛,也增加了社群属性。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所有使用话语权的人都想获得关注,而这样的关注,就是“流量”。争夺流量,就是自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者未来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教育的前提,是首先被看见。
但我们的难点在哪里?难在,能不能被看见愿不愿意被看见的决定权已经不在我们的手里。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